鉴真和尚生平简要如下:生平背景 鉴真和尚,俗姓淳于,生于唐朝唐高宗永淳年间。 他出生在一个崇尚佛教的家庭,自幼受到佛教氛围的熏陶。成长经历与佛学修为 鉴真年幼时便随父母信佛,展现出对佛教的浓厚兴趣。 青年时期,他选择出家修行,深入钻研佛教经典,逐渐在佛教界崭露头角。
鉴真和尚是唐代的一位杰出僧人,以下是对其生平的简要概述:出生与早年经历:鉴真出生于687年,扬州江阳县。14岁时,他被智满收为沙弥,开始接触佛法。律学造诣:鉴真在神龙元年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后在景龙年间于长安受具足戒,并游学长安两京,精研律藏。
鉴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鉴真和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今日,尚有余辉。
鉴真东渡的主要目的是弘化佛法,传律授戒。鉴真僧众在日十余年的活 动达到了这个目的。由于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于“大僧都”的职务,成为 “传戒律之始祖”。“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 宇。”鉴真所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大总寺。日本的佛经多由百济僧侣口传 而来,错漏较多。
鉴真生平简介 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云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以下是鉴真高僧的生平简介: 早年生涯 鉴真大师是扬州江阳人,自幼聪慧,有慧根。14岁出家为僧,成年后不久便名声大噪。他的名声甚至传到了日本,吸引了日本僧侣的邀请。 东渡日本 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前五次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但他从未放弃,一直致力于促进唐朝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
1、荣睿、普照等于是年冬由鉴真高足长安寺僧道航、高丽僧如海等陪同,经洛阳、汴州前往扬州聘请鉴真。55岁 742年 唐天宝元年住持大明寺,讲律授戒。荣睿、普照等前往大明寺邀请鉴真东渡。鉴真应允,弟子祥彦、思托、道航、如海等21人愿随同前往,遂作东渡准备。
2、年 高仙芝远击大食,大败而归。 753年 鉴真东渡成功,抵达日本。
3、《中日交涉年表》:1944年出版,对中日交往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鉴真》:1978年出版,聚焦于日本佛教高僧鉴真的历史与文化交流。《邪马台国》:1982年出版,探讨了古代中日之间的历史联系。《中日关系史文献论考》:1985年出版,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详尽的考据与论述。
4、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大臣尉迟、敬德、段志玄、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与自己对立的太子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进而迫使其父李渊退位。
1、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先后五次率众东渡,但均因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
2、鉴真;日本;传播唐朝文化(2)品质: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等(言之有理即可)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先进,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等;(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鉴真东渡。上述材料中的“他”是鉴真,要到日本去弘扬传播唐朝文化。
3、虽然都知道鉴真的眼睛出现了问题,但是其实它还是能够看得清字体的。当他在到达日本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失明。鉴真是唐代非常有名的高僧,他的僧道学习本领非常强。并且他曾费尽艰辛的到达日本。他的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所有人民都记住了他。可以说鉴真东渡,让唐代与日本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谁 鉴真东渡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东渡日本的高僧是鉴真。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