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丹麦在欧洲只算是个小国,军事力量很弱,德军进入丹麦后,几乎没有遭遇到像样的抵抗,仅仅用了四个小时,德军就已经轻松占领了丹麦重要的战略要地,控制了主要的交通设施,和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控制。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年老体衰,根本没有和德国叫板的能力,就选择了投降。
2、总结来说,德国的“闪电战”战术在波兰和丹麦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与德国强大的军事装备和战略部署密切相关。同时,英、法两国的袖手旁观,以及苏联的趁火打劫,也对这些国家的沦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战争的扩大,英、法两国最终也被卷入二战。
3、德国用了闪电战法,具体情况是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4、闪电战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采用的一种战术。这种战术依托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高速度,实施突如其来的打击,以迅速取胜。闪电战通常以空中轰炸开始,目标是敌方的战略要点和通讯中心,以摧毁敌机在机场并取得空中优势,同时瘫痪敌方的指挥系统。
5、闪电战以其全新的战术理念,被历史铭记。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几乎无往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了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凭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迅速达成战争目的。
6、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的一大经典。
月12日,在西南,德军在巴黎近郊防御阵地的西段强渡塞纳河,从韦尔农附近直扑埃夫勒,然后又进逼德勒。在东面,德军在马恩河地区以南进抵蒙米赖。巴黎处在东西两面夹击之中。是日晚,赫林根据政府和总司令的命令,未经战斗就放弃巴黎以北的防御。13日,法军护城部队撤至巴黎以南的朗布依埃—儒维西一线。
在二战初期,德军采取了出人意料的战术,通过穿越比利时境内的阿登森林,避开了法国精心构建的马其诺防线。这条防线主要针对德国可能的直接进攻,因此当德军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法国北部时,法国和英国的军队陷入了混乱。原本防守防线的法军和英军意图坚守,但随着德军的快速突破,防线迅速崩溃。
敦刻尔克战役后,德军急速推进,轻松攻破松姆河防线即所谓“魏刚防线”,直逼法国首都巴黎。法国统治者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竭力鼓吹失败主义和投降主义,竟认为抵抗是“无谓的冒险”,根本不愿动员本国人民抵抗侵略军。
年6月28日,得势猖狂的德军的巨大进攻真正开始,这就是他们的夏季攻势。敌军从库斯克到罗斯托夫的广阔战场上,分两路猛烈突击,其中一路就是保卢斯指挥的最强大的第6集团军,其直指方向正是原西南方面军与勃良斯克方面军之间的薄弱结合部。该部德军依靠其强大的坦克集群,横冲直撞,直取前方。
最初计划先敌转入进攻,在西南战略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战局一开始就展开广泛的进攻行动。但是,在查明德军准备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采取大规模进攻行动的企图后,苏军最高统帅部于3月末至4月初进行了多次讨论,对夏季攻势计划做了重大修改,并于4月12日召集会议,定下了实施有计划防御的预先决心。
年的夏季攻势是以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为目的的,如果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通过伏尔加河,就能够将苏联的南北联系切断;如果德军通过高加索地区,就能进一步把印度征服,进而完成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宏伟目标。
1、只要在8月下旬以前,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就可以拿下斯大林格勒。当然,勒热夫会丢掉。
2、而斯大林格勒对于俄罗斯来说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地方,所以也没有太多的士兵驻扎在那儿保卫斯大林格勒。所以德国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时候,一是因为斯大林格勒比较近,二是因为斯大林格勒军队的数量不足,才让德国军队这么轻易攻下了斯大林格勒。
3、“闪电战”美梦的破灭,使德军无力在苏德战场上发动全面进攻,希特勒被迫采取重点进攻的战略,他把眼光盯上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先夺取斯大林格勒,占据这个重要战略要地和战略物资基地,然后由此北进莫斯科,对莫斯科形成夹击之势。
4、从大方向来看,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时,就带着轻率的因素。因为德国在二战最开始采用闪电战术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所以希特勒认为斯大林格勒也似乎唾手可得。他设下障眼法,让苏军以为他会进攻莫斯科,却意想不到的对斯大林格勒发起攻势,打苏军一个措手不及,希望能速战速决。
5、首先,由于对敌军实力严重低估,希特勒原以为在夏季就能攻下斯大林格勒,因此士兵的整体着装仍是以夏服为主。即使后来冬季来临,德军配备了御寒衣物,但之前疏于这方面的准备,还是让德军吃了很大的苦头。其次,就是德国的补给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弹药和给养的不足上。
6、德军对战争的准备不够充分。在战争的初期德军认为很快就能拿下斯大林格勒,结果苏联人把战争推到了冬天。
1、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分北、中、南三路进攻苏联: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进抵列宁格勒城下。
2、年9月30日,德国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闪击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公里至400公里,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
3、柏林战役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违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开启了二战的新篇章。德国的战略目标是迅速消灭苏联西部的主力军队,然后深入苏联腹地,摧毁其工业能力。当时,德国军队总人数约为730万,针对苏联的军队有550万(包括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芬兰等国的军队)。
4、德国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闪击战”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把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西部地区,尔后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进抵阿尔汉格尔斯克、伏尔加河、阿斯特拉罕一线,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5、分成北、中、南三条路线。德军分三路进攻。北路直指意识形态目标十月革命的发祥地---列宁格勒;中路的目标是政治目标苏联首都莫斯科;南路则是经济目标扑向盛产粮食、煤炭和石油的乌克兰,夺取重要工业城市基辅、哈尔科夫、斯大林格勒;夺取重要经济区第聂伯河水电站和顿巴斯煤矿、高加索油田。
二战时期苏联是如何在库尔斯克大反攻的? 南线的大反攻从8月3日开始。反攻前夜,远程航空兵飞机在突破地段实施了突击。翌日晨,在部队发起冲击前两小时,空军第2集团军的轰炸机和强击机在歼击机掩护下,对突破地段上的敌支撑点进行了压制。而在部队发起冲击前,两个空军集团军又有200多架飞机对主要防御地带内的目标...
军犬:背着炸药冲向坦克的“希望之光” 1、在背后高音喇叭播出的喀秋莎歌声中,军犬绑着炸药冲向德军的坦克。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近千辆坦克,其中近三分之一是由军犬炸毁的。苏联的军犬为斯大林格勒的防御战带来了“希望之光”。二战中,军犬的数量大幅增加,同盟国和轴心国共有25万条军犬。2、在背后高音喇...